最新:练实力 强韧性 跑好汽车出海“耐力赛”

时间:2023-06-15 09:45:42来源:国际商报

完整的产业链、快速迭代的数字化技术、规模优势和丰富的产品矩阵不断筑强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汽车在跑出“加速度”、快速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的当下,更需理性思考如何把握机遇期、练就耐力、持续走好出海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更多欣喜变化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产品出口2667.8亿元,同比增长124.1%。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同期统计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中东、中亚等原本不被看好的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增势也远超预期。”比出口市场持续高增长更让长安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孙泽军欣喜的是,中国汽车出海开始更多呈现差异化竞争的良性态势。据孙泽军的观察,在目标市场上,除传统的独联体和中东等市场外,中国汽车产品不断针对欧洲、澳新、印度、南美等区域发力,各品牌产品也正逐步走出同质化。

在产品出口之外,产业布局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一步。

“基于多年积聚的产业优势,围绕动力电池所展开的并购交易及绿地投资是中企在欧洲投资布局的主力。”据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并购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负责合伙人李瑶介绍,2022年,中国在欧洲汽车行业的总投资占比高达53%,较2021年提升33个百分点。这一历史性的增长主要源于上游动力电池厂商在欧洲传统汽车产业发达地区投资设厂、新建产能。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看来,40年的合资合作积累以及在电动智能化方面的先发优势,使得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告别了“技术换市场”的单向模式,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均进入了“双向奔赴”的新阶段。一方面,跨国车企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步步深入;另一方面,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这既有利于产业层面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也有利于全球范围内技术变革红利的普惠。

王侠日前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中国车企一开始就拿出最好的产品出口,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也必然会谋求本地化生产服务和本地化研发,这会有力促进全球汽车产业,尤其是在电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

更多发展期待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从上半场的燃油时代转入到下半场的电动智能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则从以量取胜的上半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不少业界人士提醒,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仍任重道远,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亦要关注相关风险。

孙泽军认为,行业企业要关注海外地缘政治风险、海外经营风险和合规风险等潜在挑战,并协同发力在海外搭建本地运营商和供应商网络,不仅把中国最新的汽车产品带到海外,而且把中国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拓展到海外。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孟祥峰也强调了中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出海凝练合规竞争力的重要性,指出产品合规性是“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及其全产业链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孟祥峰相信,未来,中国动力电池不仅将延续性价比优势,在碳足迹及合规方面的表现也将成为其全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当前,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欧洲市场主要面临品牌力不足、渠道掌控较弱、产品定位不清或未基于本地市场调整车型配置、以及主要为整车出口运费较高等问题。”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战略及交易咨询合伙人康琦明建议中企以数据分析为起点,通过市场规模分析,产品本地化配置对标和分析及消费者调研完成客户群体界定和销售购买决策、用车场景还原,明晰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定价策略,并依此制定欧洲市场方案,在可行区间合理配置网点分布、设定销售目标。

不少企业强调,越是处于出海的风口,越是要注重行业口碑的积淀,切忌未做好准备盲目“走出去”。否则,不仅将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更会伤害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声誉。

王侠指出,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以开放的姿态和全球化的格局推动共享之外,还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发力攻克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要做好“协调”大文章,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要把绿色理念贯彻始终,关注终端产品减少排放,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环保等。(记者 汤 莉)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