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唤女儿99次,她只动了3次:有些本事学校教不了

时间:2023-02-01 13:59:04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主创团·枫子


【资料图】

谁能想到,朋友的一次摔伤,竟然拉响了她和女儿之间的“战争”。

前两天,她从高处拿东西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从凳子上摔落,脚踝扭伤了。

她只能让女儿帮忙干点家务活,可一上午过去,女儿就只晒了2床被子。

午饭后,女儿就赖沙发上了。她好说歹说,女儿才一脸不情愿地收了碗筷。

她忍着脾气,又叫了女儿好几次,女儿却充耳不闻。无奈,她只能让女儿把碗洗了就算了。

结果女儿就真的只洗碗,筷子和锅都原封不动放在那里,关键还把碗摔坏两个,还有一个碗边磕出了口子!

她忍不住念叨了几句,女儿就借口要学习了,听着屋里传出的一阵阵游戏声,朋友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一天里,她使唤了女儿不下99次,女儿就应付地动了3次!

她说:“这都是我作的,我总是让她把学习搞好就行,什么都不用她操心,这才使得她做啥啥不行。”

真是应了那句话:父母越舍不得用孩子,孩子越没用。

习惯了坐享其成的孩子,犹如笼中鸟,既失去了向下扎根的能力,也失去了向上飞翔的能力。

舍不得用孩子,给孩子的不是爱和自由,而是淬了毒的箭,毁孩子于无形。

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再优秀也没用

在网上,有这么一群自嘲“废物”的985大学生。其中,网友@杜呦呦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名校毕业后,她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可不到半年,她就因为工作受挫,不善与人交际,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出现心理问题,辞职在家,至今有两年了。

原来,她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跟学习无关的事父母都不让她做。甚至,她的成长路线都是父母一手规划好的。

因为生活环境单一的只剩下学习,她的成绩很好,却只有成绩好而已。

《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的作者说:

“孩子在社会上扎根难,不能全怪社会竞争残酷。想一想,自己这双推动摇篮的手,有没有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与素质?”

父母要知道,有些本事学校教不了,有的知识课本上没有,你不让孩子去经历、去思考、去探索,孩子就很难有空间成长。

在现在成绩为主导的大环境下,“你专心读书就行,其他不用管”成了许多父母的教育准则。

结果却是,孩子考了100分,却输了做人做事的能力。

想起郑州一妈妈,为了让女儿能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从小就不舍得让女儿做丁点家务,沾半点水。

如今,女儿考上了大学,却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且多门成绩挂科,而被学校劝说休学。

为了帮女儿顺利完成学业,妈妈只好拖着年迈的身躯,拎着大包小包从老家风尘仆仆赶来。

在女儿学校附近,她租了一间十平米的出租屋,给女儿当陪读。

不曾想,女儿见到妈妈,非但不领情,还对妈妈大打出手,指鼻子怒骂:

“都怪你!要不是你宠着我,我也不会变成今天这样!”

刘墉曾说:“如果孩子已经变成笼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不舍得用孩子,只会把孩子养成生活不能自理的“寄生虫”。

不舍得历练孩子,不是宠爱,而是“谋杀”。

既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只看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变得自私、冷血、贪婪、任性。

最好的爱,是舍得用孩子

《人民日报》曾发文说:“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它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评判一个人优秀与否的量尺。

尤其双减之后,我们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不妨在这4个方面多用孩子,为他们筑建起“人格的长城”,成为一个健全完善的人。

1、做家务,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

有个回答一针见血:因为要让孩子得到成长和锻炼,因为孩子,不会永远是孩子。

是啊,孩子下半场,终须自己踏上征途。唯有让孩子学会独立自理,他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而做家务,就是培养独立能力的最好教育。

曾担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长十三年的魏书生,就倡导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做家务,而他也是这样做的,只要儿子能做的,就一定让儿子做。

父子二人出门,儿子都是自己背包,有一回一下子三个包,儿子就身上背一个,左右手各拎一个。

父母们,没有什么能力是不用学习水到渠成的,也没有什么技能天生就有的。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从做家务开始,让孩子参与和付出。

哪怕一开始做得不够好,只要孩子去做了,就会有收获。

只有从小能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2、 让孩子选择,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

国际教育专家李锰为了锻炼女儿,曾把“财政大权”交给女儿,让她分配旅游费用。

负责管钱的女儿,为了节省开支又不降低旅行质量,不得不仔细思考每一种方案。

一番权衡后,女儿将出行方式由打车换成坐公车,景点则选择门票相对便宜或者小孩不需要门票的……

另外,女儿还主动做起了旅行攻略,最终父女俩圆满地结束了在济州岛十天的旅程。

教育家陈美玲说: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判断状况,独立做出抉择,最后对结果负责的整个过程,在培养出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孩子方面,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训练。

是啊!小时候有做主的练习,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想法、有主见的人。

平日里,父母不妨给孩子多一些选择,让孩子去思考,而不是给孩子一个现成的答案,让他去接受。

会思考的孩子,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3、体验生活不易,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听说过一句话:中国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肯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

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结果,父母尚在苟且,孩子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还记得因熟练擀包子皮而走红的7岁男孩赵泽华吗?

他从5岁开始在父母的包子店擀包子皮,现如今每天能熟练擀600张包子皮。

平时,他坚持早起擀包子皮一小时再上学,放学后又到店里帮忙。寒暑假,他更是每天帮忙4小时。

另外,他在学习上特别努力,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课外搏击课、钢琴课,他都自觉自律。

只因为他2岁时就在店里待着,目睹了父母每天辛苦工作,所以小小的他,还没长到桌子高,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擀包子皮。

他说:“爸爸每天半夜就开始忙,很辛苦,妈妈身体不好,所以我要帮忙。”

习惯了享受的孩子,会觉得一切来得轻而易举,又怎会心存感恩。

只有让孩子从小看见父母的不易,体验父母的辛苦,孩子才能明白:原来自己的吃穿用度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他才会珍惜父母的付出,感恩父母的无私。

4、为自己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孩子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

想要培养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放手让孩子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余世维,曾在一次讲座谈及女儿丢三落四的事。

女儿平时粗心大意,经常到校后给家里打电话,不是送书本,就是送练习册。

一天,当女儿又一次请求他送东西到学校时,余世维直接拒绝了,哪怕女儿求情说:“爸,这东西非常重要,一定要送,不然老师会打我。”

那次,女儿果然受到了老师惩罚,但这次的教训也让她明白:自己的事不能指望父母。

每天,她早早就列好整理清单,按照顺序收拾好书包,再也没落下东西过。

教育专家兰海说:“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一直在试探着我们。”

生活中,如果父母总是怕孩子迟到而催着孩子起床,怕孩子做错而盯着孩子写作业,怕孩子不行而帮孩子解决各种问题,甚至兜底。

孩子就会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心理,永远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把事情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人生的难题,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才能在承担中长成一个有担当的人。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狠心

《少年发声》栏目里,有这样一位妈妈。

从不把女儿捧在手心里,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她总是让女儿亲自去做。

女儿还上小学时,她就经常让女儿一整天一个人在家,还开火做饭;

让女儿自己走一大段路,从学校走去她的单位。让女儿自己过马路,去菜市场买菜;

让女儿自己坐公交,乘地铁;

出游时,让女儿拿着自己的全部行李,任由女儿离开她很远很远;

每天的书包再重,也是女儿自己背着,女儿学习上的事情,她从不过问……

因此,常有邻居朋友说她不是亲妈。

但其实,妈妈的狠心里,藏的是为人父母的远见。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儿,自信、开朗、独立、自觉、成绩好、心态也好。

美籍华裔教育专家画云博士说:

“爱孩子和爱其他的珍爱物件或宠物不同,珍爱的物件或宠物要保留在身边,欣赏爱惜。

可是爱孩子却是为了有一天让他们离开我们,并时刻为他们的离开做准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成长路漫漫,我们无法成为他们一辈子的保护伞,为他们遮风挡雨,护他们一生周全。

所以,与其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

与其为孩子铺路,不如狠心培养孩子向前奔跑的能力,向上飞翔的勇气,向下扎根的底气。

关键词: 使唤女儿99次 她只动了3次有些本事学校教不了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